電子報
全球減災報告GAP2022數據指出,災害事件與極端氣候持續增加,同時在全球減災平台論壇GP2022中也提到早期預警系統的重要,以及資源匱乏區難以架設感測系統、預警系統等瓶頸。從2014年開始,倫敦國王學院地理系,AmbioTEK社區利益公司(英國非營利組織)和一系列合作夥伴的合作,結合開源軟、硬體技術與3D列印技術,建構了FreeStation專案,大幅降低了自製感測器成本、技術門檻,且已應用在各種環境感測專案至今。
本期電子報將介紹FreeStation計畫(如圖1)如何克服感測器門檻、數據交換技術、案例驗證以及目前成果。

FreeStation是使用開源硬體、開源軟體和開源3D列印技術,自行製作和部署環境感測器的計畫(如圖2)。這些設備的成本低廉,製作簡單,目的是讓缺乏資金、技術能力的地區,能夠獲得詳細的環境數據。

使用者可以通過SD卡、WiFi或GSM來讀取或傳送數據。FreeStation //Smart: 線上輔助平台,也能提供原始數據、指標與趨勢等,讓使用者用於決策評估。同時相關數據也可以與policysupport.org的工具,如WaterWorld, Co$tingNature和Eco:Actuary整合,支援數據校正、驗證和降尺度。所有FreeStation數據也是開放存取的(如圖3、4)。


FreeStation計畫中觀測站的製作,從第一代使用的Arduino,第二代使用的Particle,到目前代三代使用的Raspberry Pi Pico(樹莓派) or ESP32(微控制器),整個觀測站,主要包含了兩大部分,一個是紀錄資料的Loggers記錄器(如圖5),過去主要使用在第一代或第二代,目前第三代多已整合至樹莓派;另外則是依照不同需求組裝的感測器組,比如水位計模組(如圖6、7)。



有了FreeStation所收集的各式感測數據,藉由線上平台輔助,或自行數據處理之後,便能應用到各個領域之中,比如,水位計應用於小型農塘或河溪復育應用、濃霧計與微氣象站用於森林環境觀測、固定站與移動站式空氣微粒感測器用於都市環境長期紀錄等(如圖8)。

此外,所有FreeStation數據都是開放存取的,因此任何人都可以用於研究或其他目的,同時為了降低各地社群操作數據的技術門檻,也引入了線上輔助平台,FreeStation //Smart,用於視覺化和分析FreeStation相關硬體所收集的資料,能對應河流、土壤、水系、氣候、空氣等不同目標進行分析(如圖9)。

而在研究成果與技術推廣之外,網站也提供了許多教育資源,從小學到大學相關的學科應用,包含Arduino、IOT、STEM等領域概念到實際組裝應用,這些資源將有助於建立長期的環境監測網路,同時為下一代提供更完整的資訊技術和環境培訓。
隨著感測技術與架構的持續發展,公用規格的商用產品、整合式電子元件、快速3D列印技術以及公民科學協力架構,將有助於補足非高精度的實驗器材缺口,同時結合高密度、多元、低成本的公私協力觀測網,做為持續發展的早期預警系統基礎,也同時作為環境與防災教育的一環。
1.Low-cost,DI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for all(資料來源:FreeStation)
2.AmbioTEK-CIC英國非營利組織(資料來源:ambiotek.policysupport.org)
3.Building the FreeStation Sensors and Instruments, uploading firmware and accessing data (Gen. 2, Particle)(資料來源:FreeStation)
4.Sophisticated process-based modelling of baseline and scenario water quantity, quality, soil erosion and sediment transport. Operational since 1998.(資料來源:WaterWorld)
5.Mapping supply and demand for 18 ecosystem services at local to national scales, globally since 2007(資料來源:Co$tingNature)
6.An open access spatial catastrophe model for flood risk and impacts of land use, climate change and options for natural flood management(資料來源:Eco:Actuary)